1941年,常熟昆承湖边。“你的骨头到底有多硬?说出联络点重庆股票配资开户,我让你死个痛快!”一个日军军官声嘶力竭地吼着,眼神里是混杂着残忍与急躁的凶光。
在他面前,是一个被折磨得血肉模糊的年轻女子。她的身上,几乎找不到一块完好的皮肤,酷刑留下的烙印触目惊心。但她的眼神,却像淬了火的钢,毫无惧色,甚至带着一丝轻蔑。她,就是朱凡,时年22岁,新四军苏常太地区的区委书记。日军费尽心机才抓到她,本以为是个可以轻易击垮的文弱书生,没想到却踢到了一块铁板。
日军为何会对一个年轻女子如此丧心病狂?这背后,是他们在苏常太地区陷入泥潭的巨大挫败感。苏州、常州、太仓一带,水网密布,芦苇丛生。新四军依托这天然的青纱帐,神出鬼没,打得日伪军叫苦不迭。这里不仅是新四军的天然屏障,更是连接各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枢纽。而朱凡,正是这盘棋局里一个至关重要的“活子”。
她不仅仅是个政工干部。这个出生于江苏涟水书香门第的女子,身上有一股与生俱来的韧劲。当初,日军为了清剿新四军,想出了一个毒辣的招数:在苏常太地区,凡是口音不像本地人的,一律抓捕,严刑拷打。一时间,白色恐怖笼罩,不少外地口音的同志因此牺牲。上级出于安全考虑,决定将外地干部暂时撤离。
可她,偏不走。“我们不会说,但我们可以学啊!革命工作怎么能因为口音就停下?”朱凡的坚持,让领导最终点了头。这句看似简单的话,在当时的环境下,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担当!
不得不说,学方言对一个成年人来说,其难度不亚于一场战斗。朱凡白天要处理繁杂的公务,晚上就一头扎进老乡家里,一个词一个词地抠,一个调一个调地模仿。当地百姓都觉得这个女干部不一般,对她格外亲近。很快,一口流利的苏州、常熟方言,成了她最有效的“通行证”。有一次,她乔装成农妇,脸上抹着锅底灰,去县城递送一份绝密文件。面对盘查的日军哨兵,她用方言连说带骂,把对方唬得一愣一愣的,顺利过关。
正是凭着这身“伪装”,朱凡像一把尖刀,屡次插进敌人的心脏地带,组织群众,传递情报,让日军精心布置的清乡、扫荡计划屡屡破产。日军这才意识到,这个神出鬼没的“朱书记”,对他们的威胁有多大。于是,抓捕朱凡,成了苏常太地区日军的头等大事。
遗憾的是,再周密的防备,也挡不住叛徒的出卖。1941年的一天,朱凡与几位同志前往一座尼姑庵参加重要会议。他们谁也没想到,这个消息早被汉奸泄露,一张天罗地网已经悄然张开。枪声响起时,尼姑庵已被重重包围。突围,成了唯一的生路。
在最危急的关头,朱凡的选择没有丝毫犹豫。“你们快走,我来断后!”她心里清楚,留下断后意味着什么。但她更清楚,参会的同志都是苏常太地区抗日力量的骨干,他们比她个人更重要。枪林弹雨中,她用自己的血肉之躯,为战友们撕开了一道生命的口子。战友们突围了,而她,腿部中弹,倒在了血泊中,最终落入敌手。
这就回到了昆承湖边的那一幕。面对日军最后的通牒,朱凡只是轻蔑地笑了起来,用尽全身力气,将一口带血的唾沫吐在那个军官的脸上。“呸!小鬼子,休想从我这里得到一个字!”
残暴的日军被彻底激怒。两艘汽艇的引擎发出轰鸣,随即朝相反方向猛然开动。那撕心裂肺的场景,让昆承湖的水都仿佛凝固了。然而,兽行并未停止,汽艇拖着她残破的躯体在湖面上疯狂地来回驰骋,鲜血染红了整片湖水,日军企图用这种方式来摧毁当地军民的抵抗意志。
朱凡牺牲了。当地的百姓闻讯后,悲痛万分,自发地驾着小船在湖里打捞了三天三夜,却始终没能找全烈士的遗骸。
那个年代,像朱凡这样的英雄并非个例。他们用生命向敌人证明,中华民族的脊梁,是任何酷刑都打不断的。昆承湖的水,早已洗净了当年的血色,但朱凡这个名字,以及她那声掷地有声的“呸!”,已经永远刻在了那片土地上,刻在了历史的记忆里。
美港通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